用智慧和汗水兑现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|
||
来源: 发布时间: 2016年01月19日 | ||
——莱州法院2015年执行工作纪实 “每逢佳节倍奔波,专项执行成效多。”这是莱州法院执行干警工作的真实写照; “科技助力促执行,省时省力提效能。”这是莱州法院执行工作与时俱进的跨越; “失信名单广发布,震慑老赖显奇效。”这是莱州法院创新执行的新动态。 近年来,莱州法院结合执行案件呈现的新态势,积极探索执行措施,不断创新执行机制,努力攻克执行难题,取得了优异的成果,得到了群众的认可。2015年,共执结各类案件2919件,为当事人兑现合法权益5.7亿元。 专项执行,重拳出击震“老赖” 1月8日凌晨四点半,当家家户户还都在睡梦中时,莱州法院执行干警分成了4个执行小组,开展专项大执行活动,一举执结了12起案件。 申请人张某与被执行人何某交通事故赔偿纠纷一案便是其中之一。被执行人何某开车不慎将张某撞伤,被判决有期徒刑1年6个月,并赔偿申请人3万元。被执行人何某出狱后一直逃避执行,音信全无,导致该案执行工作陷入僵局。 据申请人反映,被执行人何某最近可能在家。于是,执行干警驱车来到了何某家中,将其堵了个正着,依法拘传至法院。到法院后,何某气焰嚣张,称已经坐过牢了,坚决不肯赔钱,任凭执行干警如何做工作都不为所动。最终,莱州法院决定依法对其拘留15天。当天下午,何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,并通知其家人将赔偿款送到了莱州法院。 为兑现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,维护司法权威,有力打击老赖,莱州法院每年都定期开展“白加黑”“五加二”“凌晨执行”等专项执行行动。广大执行干警冒酷暑、顶严寒,早抓捕、晚堵截,不怕苦、不喊累,奏响了一曲曲司法为民的赞歌。去年,莱州法院组织专项大执行活动87次,司法拘留被执行人402名,217名被执行人慑于法律的威严履行了义务,执结标的额达1500余万元。 借力科技,查控系统显神通 在这个互联网改变着生活的时代,莱州法院也在探索着“互联网+强制执行”的全新执行工作思路。 去年,该院执行局整合了身份信息认证系统、执行案件管理系统、组织机构代码共享平台、网络金融查控系统、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系统等网络技术手段,并以网络查控系统为核心,为执行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。 执行干警可迅速依法查询被执行人的户籍信息、财产信息等,为快速反应、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提供了便利,节约了案件的执行成本,大大提高了执行效率。 “以前得跑到银行查,一个案子往往需要花上几天时间,通过网络查控,最快半个小时就有信息反馈了……”莱州法院执行局副局长林绍光说。 查控系统不仅局限在莱州市,而是进行了全国联网,对于异地执行的案子更是大有裨益。莱州法院受理过这样一起案件,被执行人福建某企业拖欠申请人货款一直不还。“要是在以前,我们无法查证被执行人是否有可执行的财产,就需要执行干警坐车赶到外地,挨家银行查询。时间长、工作累,并且存款极有可能被转账。” 执行二庭庭长唐广周介绍说,“现在开通了全国执行网络查控系统,可直接对异地自然人和法人的银行存款进行查控。”最终,执行干警成功通过查控系统将该企业一笔20余万元的款项予以冻结并扣划。 去年,莱州法院通过网络查控系统提起查询13000余人次,查询银行存款金额共约800余万元。 创新措施,“老赖”主动把钱还 针对被执行人难找、执行财产难查控的困局,莱州法院积极创新形式,充分发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的作用,让 “老赖”无处遁形。 自莱州法院正式启用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以来,已向最高法院上报并在网络上公布了失信被执行人3547人次。去年,在莱州电视台、《今日莱州》报纸等媒体上,莱州法院陆续曝光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,除了被执行人姓名、身份证等基本信息外,还附上他们的照片、执行标的、失信情形、执行依据文号等。除此之外,还将“黑名单”在花开莱州、莱州在线、公正莱州等关注度高的新媒体上进行发布,让全社会都认识到“老赖”的失信行为,通过此举逐步营造诚信守法的舆论氛围。很多被执行人因丢面子以及贷款、工商登记、资质认证、出入境和乘飞机高铁受阻而主动履行了义务。 “法官你好,我是来交执行款的,麻烦把我名字从黑名单里‘删除’了吧。”一位中年人来到执行干警办公室说道。原来,该中年人欠一位朋友15万元钱,不想还款就跑到外地玩起了“消失”。本以为不会受到什么影响,却发现事与愿违。“我本想去外地接着做生意,但被列入‘黑名单’以后,飞机也坐不了,动车也做不了,不少朋友都知道我被列入‘黑名单’了,太丢人了。”中年人沮丧地说。 “人人都要面子,‘老赖’也不例外,所以我们就想办法让这些‘老赖’丢面子,用舆论氛围来迫使他们还款。同时,‘黑名单’还限制他们的高消费等行为,让他们‘寸步难行’。”莱州法院执行局局长朱治发说。 目前, 已有97名被执行人自觉履行了法律义务,涉案标的共计112.5万元。 |
||
|
||
【关闭】 | ||
|
||